當當網實際上就是網絡經濟萌生的在線零售商,目前經營規(guī)模超過三十萬種不同中國書籍,CD,DVD和電腦游戲等。當當網利用龐大的單車送貨軍團在勞動力低廉的中國以貨到付款的方式運送貨物,在這里,科技和兩輪運輸方式結成了互利的姻緣。
一、當當網的創(chuàng)建
2000年在紐約大學獲得了MBA學位俞渝和丈夫李國慶創(chuàng)辦了當當網(當當在中國話里意指收銀機)。當時正是中國的電子商務處于萌芽階段的時候,俞曾以為照搬亞馬遜的模式就可以在中國取得成功,所以她對亞馬遜和其他美國網站向美國證管會申報之文件進行了研究,了解他們的運作模式。
二、經營策略的調整
初期當當網嘗試將中國消費者引導向“點擊購買”,推動網上支付,為使用信用卡的客戶提供優(yōu)惠券和信用點,但這在信用卡還不普及的中國并不容易,人們還不習慣根據目錄來訂購商品。
而且問題也并不僅僅在信用卡的數量太少上,即使有信用卡并且打算購買的用戶也遇到了別的困難。譬如說,不同的省市的服務器的運作時間也不同。一家銀行在福建的分行可能晚上12點就關機了,但在上海的分行則可能24小時運作。無論客戶還是當當網都不知道這些信息,導致交易比較被動。此外,中國的郵政服務也不可靠,沒有象聯(lián)邦快遞這種信譽良好的全國快遞。
由于種種不利條件的存在,使整件事一下子變得很讓人沮喪,網上銷售成了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了。于是當當決定改變策略,面對現(xiàn)實。當當決定不再依賴使用信用卡的客戶,將更多的精力集中在鼓勵有購買意欲的客戶用現(xiàn)金支付,甚至是更傳統(tǒng)的“貨到付款”(C.O.D)。
三、當當的“貨到付款”
為了保證貨物安全送達,當當安排了一大班人在中國的大城市里用單車送貨。這些“單車少男”每天完成大約15-20份訂單,將包裹送至客戶的家中或辦公室。如果是貨到付款的,還要代為收錢,然后由快遞公司集中轉交回當當網。
在某些方面,這種方式要比信用卡支付方式更好。因為在中國,零售商需為信用卡轉賬支付大約3-4%的手續(xù)費,當當通過貨到付款方式,可以節(jié)省這筆開支。當然,他們必須支付給快遞公司5%的運送費,但這不是問題,因為可以折算入商品定價中,實際是由客戶支付。C.O.D模式為當當解決了提供服務和取得收益兩個問題。
那如何保證這些送貨人不會攜款潛逃呢?原來,快遞公司要獲得當當的生意,首先必須提供金額大約是三天的收入左右的保證金,數目在6,000-12,000元之間。如果快遞公司少收一筆費用,當當就從中扣減。其實快遞公司和那些從邊遠地區(qū)到沿海大城市打工的“單車少男”也有類似的安全措施,他們必須在公司留下一定押金以保住這份工作。更多的是依賴這些送貨男孩的誠實。
這些“單車少男”每天運送的貨物價值都超過他們的大約66美元的月薪,如果效率高的,還可能是這個數目的兩,三倍。由于收入與送貨量掛鉤,所以他們必須行動迅速。故此,一些守衛(wèi)森嚴的辦公大樓成了他們最怕的黑點,例如北京的摩托羅拉大廈,這些男孩有時候需要等將近50分鐘。
當當雖是電子商務的出生嬰兒,但已經有超過200萬的消費者從當當網上購物,平均每宗交易金額在1O美元左右。當當的這種策略似乎很奏效,因為它是2000年網絡泡沫后少數能夠幸存的在線零售商之一。2000年時,曾有大約300家網絡書商,但現(xiàn)在只剩了寥寥可數的幾家。不過是在中國特定國情之下,這種送貨模式才可行,而在勞動力成本相對昂貴的國家,例如美國等不一定會取得成功。從當當成功的經驗,我們可以體會到經營戰(zhàn)略的睿智與企業(yè)成功的密切關系。